互助县矛调中心调解员正在进行矛盾调解。 陈俊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追求,也是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有之义。而海东市创新探索“枫桥式工作法”背景下的跨域矛调,为18万省外拉面大军树立起一道靓丽的法治“枫”景线,彰显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温情守护。
“我实在是交不上租赁费了,家里老婆病重,现在孩子也得了癌症……”
2021年7月,海东籍拉面人马文海在深圳口岸租赁商铺经营拉面馆,2022年3月受疫情和口岸关闭双重影响,马文海无力支付拖欠的4.4万元房租费而发生了纠纷。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驻深圳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马英、马青接到调解任务后,了解到马文海儿子治疗费可能高达六七十万元,他俩迅速与深圳市福田区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联系,并在福田区委统战部、福田区街道办、深圳口岸中心免税集团和民和县拉面协会共同努力下,马文海的儿子治疗费用得到落实。
此后,两名调解员迅速找到深圳口岸董事长刘辉,刘辉在听取调解员对该纠纷的处理意见后,立即召开董事会现场办公,决议免3个月租金的同时,将月租金2.2万元调整为1.7万元,租金减半3个月。
“这是由当事人马文海特殊情况引发的一起普通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跨域矛调调解员从情、理、法三个角度出发,及时找到情感沟通突破口,从道德、情感和法律等方面环环相扣进行处置,多部门协同救助当事人,纠纷最终得以圆满解决。”海东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任马芸芸介绍。
这仅仅是海东市跨域矛调的一个缩影,也是外出拉面人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难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典型代表。
拉面,是青海省的一张靓丽“金名片”,更是海东市“弄潮”时代的支柱产业。目前,18万海东籍拉面人在全国290多个大中城市开办近3万家拉面店,年营业收入占海东市劳务收入的50%以上。由于常年在外、远离家人,“拉面人”经济纠纷、婚姻家庭矛盾、人员薪资、房屋租赁等问题高发。
为有效解除“拉面人”后顾之忧,护航拉面经济,海东市司法局、品牌产业促进局、人民法院等部门创新探索出“枫桥式工作法”背景下的跨域矛调路径。
2022年3月,协同深圳市警方调处民和籍拉面人冶某某与马某某人身损害纠纷,第一时间将矛盾化解;
2022年7月,协调化解在江苏的民和籍拉面经营户与员工薪资纠纷;
2022年10月,化解拉面人马索某与马克力某婚姻家庭纠纷,涉案金额30000元;
2023年5月,成功调解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马某某拉面商标被侵权纠纷;
2023年10月,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法庭与资深人民调解员,通过以案释法、释法明理等方式,成功调处马某某与被告韩某某在天津市和平区饭馆转让纠纷,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庭履行;
……
这不是时间、数据、案例的简单罗列,而是海东市书写的司法为民的具体举措,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探索出的“海东经验”,是助推法治海东进程的生动实践。
据介绍,复杂的矛盾纠纷,海东市“拉面巡回法庭”办案团队赴“拉面人”所在地,提供“上门调解”“上门立案”服务,主动为当事人提供诉讼便利,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针对部分诉求清晰、案情简单的纠纷,海东市则以“数字法庭”“指尖立案”“云端审判”为依托,推出线上智慧调解,高效快速化解,降低诉讼成本,减少当事人诉累,让“拉面人”不再疲于诉讼奔波;以“互联网+”为载体,将宪法口袋书、民法典三字经、公共法律指南等“法治大礼包”,送到拉面人手中,提升拉面人“守法、依法、靠法”意识,源头规避并防止“民转刑、刑转命”等案件。
“紧扣实际建强跨域矛调‘主战场’、主动作为打造跨域联调‘主引擎’、创新手段开辟跨域调处‘主阵地’,有效保障了外出拉面人合法权益。”海东市司法局副局长全长洪介绍,海东市依托青海智慧调解信息管理平台,以市县乡三级“一站式”矛调中心为基点,在江苏、武汉、广州、深圳等地设立119个拉面经济服务驻外办事处、2个驻外调解委员会、3个拉面经济云端诉讼服务点,聚焦跨域矛调受理、调解、回访等环节,选派125名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调解员派驻各办事处,让拉面人遇到纠纷“诉求有门”。
截至目前,海东跨域矛盾机构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近万件。而近日由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中,海东市司法局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