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法治频道图片新闻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 连线北京】
践行“枫桥经验” 厚植平安根基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郑思哲
发布时间:2024-03-14 11:58:28
编辑:李娜
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为群众解难纾困。刘军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枫桥经验”,一项发端于基层的治理经验。经过60年的实践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如今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基层治理的典范,一张体现“中国之治”的金名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

  青海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加强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青海实践,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持续发力,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青海。

普法宣传把便民利民惠民服务落到实处。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供图

  强化党建引领 增强社会治理聚合力

  党建引领是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路径。

  走进西宁市城西区兴胜巷2号院,宽敞整洁的院落里散落着斑驳的阳光,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惬意的享受着初春的暖阳。

  “院子里能有这样的变化,多亏了社区的改造。”居民罗女士说,院子里原来有一排年久失修的煤房,不但影响小区环境美观,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消除这一隐患,社区在收集居民意见后,将该院纳入2023年度老旧小区升级改造计划。刚开始,部分居民对于拆除煤房态度强硬,社区便组织“石榴籽家园”志愿者、“红袖标”联防联控平安创建队、联点单位志愿者进社区讲事实摆道理,解开居民的思想疙瘩,这才有了现在宽敞整洁的院落。

  兴胜巷2号院的改变,让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小蓉很是欣慰。“这证明我们的基层工作是很有成效的。”刘小蓉说,街道党工委针对街道“六多六难”实际,制定联建帮办清单22份,引领24个小区党支部发挥“主心骨”作用,协助物业公司和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借助“书记驻点日”“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接待日”“律师访民日”等契机,组织开展“移动议事”“幸福家庭化解矛盾”“周五说事”等民主共治活动,第一时间研究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我省持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确保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并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机制,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注入新动能。

  “我们将持续聚焦街道‘六多六难’治理挑战,积极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河湟五联·共绘兴海’党建品牌的引领推动作用,持续推动‘组织联带、区域联动、企业联建、部门联创、群众联育’共创共建新办法不断走实,全面夯实街道‘和谐共治、邻里互帮、环境宜居、文明共建、安全稳定’治理根基,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刘小蓉说。

春运路上守护旅客平安。李娜 魏雅琪 摄

  引导群众参与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枫桥经验”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工作中的充分体现。践行“枫桥经验”,就必须抓牢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

  马撒拉是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和美调解室调解员,从事调解员工作已经有20年时间了。“我退伍后喜欢串串门,去东家看看,到西家聊聊,聊着聊着就化解了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对于人民调解员的工作,马撒拉有着自己切身的感悟。“要多走村串户,与村民拉拉家常谈谈心,这样发生矛盾的时候,心里也有个数,成功调解的概率就大一些。”

  作为“和美调解室”的负责人,全国人大代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苏呼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世功对于“老伙计”马撒拉的话十分认同。“相比于去法院,现在村民更愿意到调解室来化解矛盾,因为调解室不仅有专业的法律服务,更有一种家的温馨,我们说的话大家也更能接受。”

  马世功的话并不是自夸。自“和美调解室”成立以来,先后接待群众2500余人次,调解各类纠纷85件,调解成功率达89%。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证明,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源头治理,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在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

  马世功认为,做好溯源治理,群众参与是关键。“一方面,我们要畅通群众参与治理的渠道,尽量多联系有威望的‘土专家’‘和事佬’,把比较容易化解的矛盾就地解决。同时,要完善群众参与治理的制度化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组建相关自治组织的方式,广泛听取民意,汇聚民智。此外,还要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推进智慧普法,提高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使法治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推崇的行为准则。”

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

  坚持守正创新 探索社会治理新格局

  时代在变,形势在变,社会矛盾的内容和表现也在变,但我们党依靠基层组织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始终没有变。

  “拉面巡回法庭的调解员入户提供服务,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前不久,两名老人前往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拉面巡回法庭诉讼服务中心要求办理女儿的离婚诉讼业务,但由于未带齐相关材料,当日无法办理立案。主审法官了解到老人的女儿韩某系残疾人,行动不便,无法前来法庭立案等情况,当即决定提供上门立案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化隆县蓬勃发展的拉面经济,化隆县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成立拉面巡回法庭,传承“枫桥经验”,让拉面人享受家门口的司法服务。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能动司法,大力推广家门口的法庭、就地审理、上门调解、上门立案等巡回审判模式,面对有困难无法前来参加庭审的当事人,主动将巡回法庭开到田间地头,开到老百姓家门口,实现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跑腿”。

  “枫桥经验”重在实践,贵在创新。对于如何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住青全国政协委员马海军认为,要围绕社会治理职责任务,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建立重大行政决策执行跟踪、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机制。以行政综合执法改革为动力,坚持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抓好对食药监管、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领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公众利益和合法诉求。以强化行政复议工作为手段,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方式。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注重运用调解、和解等方式及时依法公正解决行政争议。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推动信访问题在基层有效解决。以加强法治督察考核为牵引,倒逼责任主体落实社会治理法治化任务。

  平安是社会的根基,法治是稳定的前提。青海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青海新实践,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法治青海,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荐阅读
陈刚吴晓军拜会有关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和央企
青海代表团召开工作总结会
青海“非遗盛宴”闪耀开幕
“秘境果洛”西子湖畔展风采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拟聘任省委法律顾问公示
关于第三十四届青海新闻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西宁市城西区托育服务位数达1631个
既是“跑腿书记” 也是“实干书记”
24H热点
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更好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 连线北京】践行...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刑警书记”成了村民们...
高山“黑包公”——记2023年“青海好人”南加
【关注】着力破解执行难题 打通实现公平正义“最后...
致敬了不起的人民卫士——青海各地举行“中国人民...
【回眸2023这一年·我眼中的西宁精彩】群众的赞扬是...
《汉藏双语法律词典》出版发行暨捐赠仪式在青海西...
青海省国家司法救助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开...
热点图片
“推动特色产业再上新台阶……”
“推动特色产业再上...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公路建设只争朝夕加油干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
【祖国好 家乡美】豹子崖下17年的坚守——“春访祁连山”系列报道①
【祖国好 家乡美】豹...
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更好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更...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筑牢青海东部门户生态屏障——海东市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之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既是“跑腿书记” 也是“实干书记”——记玉树州玉树市隆宝镇代青村驻村第一书记桑吉卓玛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
【经济聚焦】夯品牌之基 铸品牌之光
【经济聚焦】夯品牌...
西宁:紧盯危化领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西宁:紧盯危化领域...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 连线北京】
践行“枫桥经验” 厚植平安根基

青海日报
2024-03-14 11:5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 连线北京】
践行“枫桥经验” 厚植平安根基

青海日报
2024-03-14 11:5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 连线北京】
践行“枫桥经验” 厚植平安根基

  • 2024-03-14 11:58:28
  • 来源:青海日报
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为群众解难纾困。刘军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枫桥经验”,一项发端于基层的治理经验。经过60年的实践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如今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基层治理的典范,一张体现“中国之治”的金名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

  青海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加强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青海实践,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持续发力,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青海。

普法宣传把便民利民惠民服务落到实处。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供图

  强化党建引领 增强社会治理聚合力

  党建引领是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路径。

  走进西宁市城西区兴胜巷2号院,宽敞整洁的院落里散落着斑驳的阳光,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惬意的享受着初春的暖阳。

  “院子里能有这样的变化,多亏了社区的改造。”居民罗女士说,院子里原来有一排年久失修的煤房,不但影响小区环境美观,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消除这一隐患,社区在收集居民意见后,将该院纳入2023年度老旧小区升级改造计划。刚开始,部分居民对于拆除煤房态度强硬,社区便组织“石榴籽家园”志愿者、“红袖标”联防联控平安创建队、联点单位志愿者进社区讲事实摆道理,解开居民的思想疙瘩,这才有了现在宽敞整洁的院落。

  兴胜巷2号院的改变,让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小蓉很是欣慰。“这证明我们的基层工作是很有成效的。”刘小蓉说,街道党工委针对街道“六多六难”实际,制定联建帮办清单22份,引领24个小区党支部发挥“主心骨”作用,协助物业公司和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借助“书记驻点日”“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接待日”“律师访民日”等契机,组织开展“移动议事”“幸福家庭化解矛盾”“周五说事”等民主共治活动,第一时间研究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我省持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确保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并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机制,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注入新动能。

  “我们将持续聚焦街道‘六多六难’治理挑战,积极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河湟五联·共绘兴海’党建品牌的引领推动作用,持续推动‘组织联带、区域联动、企业联建、部门联创、群众联育’共创共建新办法不断走实,全面夯实街道‘和谐共治、邻里互帮、环境宜居、文明共建、安全稳定’治理根基,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刘小蓉说。

春运路上守护旅客平安。李娜 魏雅琪 摄

  引导群众参与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枫桥经验”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工作中的充分体现。践行“枫桥经验”,就必须抓牢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

  马撒拉是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和美调解室调解员,从事调解员工作已经有20年时间了。“我退伍后喜欢串串门,去东家看看,到西家聊聊,聊着聊着就化解了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对于人民调解员的工作,马撒拉有着自己切身的感悟。“要多走村串户,与村民拉拉家常谈谈心,这样发生矛盾的时候,心里也有个数,成功调解的概率就大一些。”

  作为“和美调解室”的负责人,全国人大代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苏呼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世功对于“老伙计”马撒拉的话十分认同。“相比于去法院,现在村民更愿意到调解室来化解矛盾,因为调解室不仅有专业的法律服务,更有一种家的温馨,我们说的话大家也更能接受。”

  马世功的话并不是自夸。自“和美调解室”成立以来,先后接待群众2500余人次,调解各类纠纷85件,调解成功率达89%。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证明,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源头治理,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在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

  马世功认为,做好溯源治理,群众参与是关键。“一方面,我们要畅通群众参与治理的渠道,尽量多联系有威望的‘土专家’‘和事佬’,把比较容易化解的矛盾就地解决。同时,要完善群众参与治理的制度化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组建相关自治组织的方式,广泛听取民意,汇聚民智。此外,还要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推进智慧普法,提高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使法治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推崇的行为准则。”

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

  坚持守正创新 探索社会治理新格局

  时代在变,形势在变,社会矛盾的内容和表现也在变,但我们党依靠基层组织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始终没有变。

  “拉面巡回法庭的调解员入户提供服务,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前不久,两名老人前往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拉面巡回法庭诉讼服务中心要求办理女儿的离婚诉讼业务,但由于未带齐相关材料,当日无法办理立案。主审法官了解到老人的女儿韩某系残疾人,行动不便,无法前来法庭立案等情况,当即决定提供上门立案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化隆县蓬勃发展的拉面经济,化隆县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成立拉面巡回法庭,传承“枫桥经验”,让拉面人享受家门口的司法服务。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能动司法,大力推广家门口的法庭、就地审理、上门调解、上门立案等巡回审判模式,面对有困难无法前来参加庭审的当事人,主动将巡回法庭开到田间地头,开到老百姓家门口,实现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跑腿”。

  “枫桥经验”重在实践,贵在创新。对于如何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住青全国政协委员马海军认为,要围绕社会治理职责任务,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建立重大行政决策执行跟踪、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机制。以行政综合执法改革为动力,坚持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抓好对食药监管、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领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公众利益和合法诉求。以强化行政复议工作为手段,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方式。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注重运用调解、和解等方式及时依法公正解决行政争议。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推动信访问题在基层有效解决。以加强法治督察考核为牵引,倒逼责任主体落实社会治理法治化任务。

  平安是社会的根基,法治是稳定的前提。青海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青海新实践,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法治青海,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作者 郑思哲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