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法治频道图片新闻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
“刑警书记”成了村民们的贴心人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刘瑜
发布时间:2024-03-14 11:58:28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驱车从西宁市区出发一路向南,过南川,经总丹线转民湟公路,过下山庄村继续上行至河谷尽头,在“上山庄花海由此进入”的指示牌指引下,湟中区土门关乡上山庄村到了。静谧的村庄被一层薄如纱幔的白雪覆盖,上山庄村村委会门口的村道上,一个佩戴党员徽章的男子俯身扫着路面上的积雪,党徽在雪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他就是驻村第一书记——赵瑜。

  “驻村6年,经历两届换届,我依然选择留在上山庄村,与其说是村民们需要我,更应该说是我离不开他们了。”赵瑜笑着对记者说,上山庄是西宁市公安局的对口帮扶点,2018年3月20日,西宁市公安局党委作出决定,派他进驻上山庄,任第一书记。

  “我出生在湟中区,本来就是农民家的孩子,融入农村,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对我来说不是问题,但从事了14年刑警工作的我,‘三农’经验几乎为零。”压力大,责任重。驻村工作如何干?能为村民带来什么?如何带领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是赵瑜想得最多的。

  每天带着小板凳和工作日志,踏遍上山庄村的沟沟壑壑,历遍上山庄村的大事小情,在村里自己做饭吃,在百姓的土炕上住。很快,这位“刑警书记”成了村民们的“贴心人”。“绝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拿出破命案的决心和毅力,一定要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干出点名堂,为上山庄村民多办点实事。”赵瑜暗下决心。

  强党建,他是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人

  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建立村子发展的“主心骨”。赵瑜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了驻村帮扶的第一要务。

  如何激发党员的责任感?怎样才能激活村党组织这个“引擎”?“我们村里一共有25名党员,学习过程中,我时常对他们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事必须做。”赵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与村“两委”成员深入交流沟通,及时召开能力提升专项学习培训会,传达学习领会党中央、省市委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全力抓好全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努力提高政治觉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全村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齐心协力奔小康。

  “赵书记来了以后,对学习抓得紧,学习次数多了,结合村里实际,也有了更多讨论,很多事情在大伙儿的讨论中就有了答案。”“经过一次次学习和交流,大家的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有事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决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上山庄村越来越好。”当记者问起赵瑜给村“两委”班子带来什么变化时,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们纷纷说道。

  “只有让基层组织活起来,让广大党员动起来,才能发挥基层组织的强大力量,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为富民强村出谋划策。”赵瑜说。

 

  促致富,他是推动发展的领路人

  “有才,你儿子的工作我正在帮你打听,你别着急啊!”“谢谢书记操心,对我们家里的小事这么费心。”在村民陈有才家中,赵瑜与其聊着家中近况。“我媳妇的工作就是赵书记帮忙联系的,现在在西宁一户人家做保姆,每个月有4000元工资,两个儿子毕业后也出去打工了,我因为腿部有旧伤,靠着5400元扶持资金买了辆农用车跑运输,现在全家人的收入加起来近15000元,比原来多了一倍多。”陈有才对记者说。

  “基层工作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大事,都是一些事关百姓房前屋后、柴米油盐的小事。”驻村以来,赵瑜坚持实干担当、扑下身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始终将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多亏了赵书记,要不我家种的3000斤蒜苗就全都烂了,一家人的辛苦都白费了。”说起赵瑜帮助联系买家,将自家滞销的3000斤蒜苗售出的事时,村民温兴国热泪盈眶。“如果不是赵书记帮忙,我们只能去集市上按斤出售蒜苗,不知何时才能售完,到时蒜苗肯定都烂在手里了,损失至少5000元,这对我们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温兴国告诉记者,赵瑜得知自己的困难后,第一时间联系社会力量,很快就找到了买家,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有同样经历的,在上山庄村不在少数。黄花桂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早年间她的丈夫因病离世,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在精准扶贫项目的支持下,她用5400元扶持资金购买了鸡仔在家养鸡。“我养的鸡断了销路,不知所措下我找到赵书记,赵书记得知后,立即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买鸡,短时间内,不只我养的鸡,还有我妈妈、姨娘、舅舅……一大家子养的鸡都卖出去了,赵书记给我们家帮了大忙。”黄花桂说起这些,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干实事,他是群众认可的贴心人

  上山庄村老年活动中心棋牌室里,老人们围在一起下象棋、玩跳棋,孩子们在儿童乐园里看书、玩耍,看着村民们脸上幸福满足的笑容,赵瑜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们共有101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子女长年在外,老人们生活单调枯燥,每天只有吃饭、晒太阳、睡觉三件事,更重要的是精神孤独。”赵瑜告诉记者,村里有个晒台,他刚来村里的时候,经常看到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晒台上,时而聊天,时而望着远处发呆。“我想让村里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了让上山庄村的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赵瑜决定建设上山庄老年活动中心。

  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资金从哪来?筹建前的第一道难题摆在赵瑜面前。联系投资企业、宣讲国家政策、分析投资所获……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2018年6月,在赵瑜的多方努力下,一家爱心企业决定捐资240万元修建老年活动中心,并派出5名项目经理驻扎村里,负责项目的质量及进度。竣工后的老年活动中心有日间照料室、麻将室、读书室、休闲室、理疗室等。此外,政府机构不定期地请专业的养老机构人员前来免费给老人理发、按摩等。“村里多了一个老人活动场所,我们没事就来下下棋,聊聊天,日子过得很充实,都没有机会胡思乱想了。”村民张思德笑着说。

  “看到村里发生的欣喜变化,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我深感使命光荣、无比自豪,也在我这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六年驻村,终身受益,我要把这些宝贵的工作经验、工作作风及脱贫攻坚精神融入今后的岗位实践中,保持干劲,继续开拓进取。”赵瑜说。

推荐阅读
陈刚吴晓军拜会有关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和央企
青海代表团召开工作总结会
青海“非遗盛宴”闪耀开幕
“秘境果洛”西子湖畔展风采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拟聘任省委法律顾问公示
关于第三十四届青海新闻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西宁市城西区托育服务位数达1631个
既是“跑腿书记” 也是“实干书记”
24H热点
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更好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 连线北京】践行...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刑警书记”成了村民们...
高山“黑包公”——记2023年“青海好人”南加
【关注】着力破解执行难题 打通实现公平正义“最后...
致敬了不起的人民卫士——青海各地举行“中国人民...
【回眸2023这一年·我眼中的西宁精彩】群众的赞扬是...
《汉藏双语法律词典》出版发行暨捐赠仪式在青海西...
青海省国家司法救助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开...
热点图片
“推动特色产业再上新台阶……”
“推动特色产业再上...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公路建设只争朝夕加油干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
【祖国好 家乡美】豹子崖下17年的坚守——“春访祁连山”系列报道①
【祖国好 家乡美】豹...
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更好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更...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筑牢青海东部门户生态屏障——海东市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之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既是“跑腿书记” 也是“实干书记”——记玉树州玉树市隆宝镇代青村驻村第一书记桑吉卓玛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
【经济聚焦】夯品牌之基 铸品牌之光
【经济聚焦】夯品牌...
西宁:紧盯危化领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西宁:紧盯危化领域...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
“刑警书记”成了村民们的贴心人

西宁晚报
2024-03-14 11:5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
“刑警书记”成了村民们的贴心人

西宁晚报
2024-03-14 11:5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
“刑警书记”成了村民们的贴心人

  • 2024-03-14 11:58:28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驱车从西宁市区出发一路向南,过南川,经总丹线转民湟公路,过下山庄村继续上行至河谷尽头,在“上山庄花海由此进入”的指示牌指引下,湟中区土门关乡上山庄村到了。静谧的村庄被一层薄如纱幔的白雪覆盖,上山庄村村委会门口的村道上,一个佩戴党员徽章的男子俯身扫着路面上的积雪,党徽在雪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他就是驻村第一书记——赵瑜。

  “驻村6年,经历两届换届,我依然选择留在上山庄村,与其说是村民们需要我,更应该说是我离不开他们了。”赵瑜笑着对记者说,上山庄是西宁市公安局的对口帮扶点,2018年3月20日,西宁市公安局党委作出决定,派他进驻上山庄,任第一书记。

  “我出生在湟中区,本来就是农民家的孩子,融入农村,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对我来说不是问题,但从事了14年刑警工作的我,‘三农’经验几乎为零。”压力大,责任重。驻村工作如何干?能为村民带来什么?如何带领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是赵瑜想得最多的。

  每天带着小板凳和工作日志,踏遍上山庄村的沟沟壑壑,历遍上山庄村的大事小情,在村里自己做饭吃,在百姓的土炕上住。很快,这位“刑警书记”成了村民们的“贴心人”。“绝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拿出破命案的决心和毅力,一定要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干出点名堂,为上山庄村民多办点实事。”赵瑜暗下决心。

  强党建,他是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人

  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建立村子发展的“主心骨”。赵瑜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了驻村帮扶的第一要务。

  如何激发党员的责任感?怎样才能激活村党组织这个“引擎”?“我们村里一共有25名党员,学习过程中,我时常对他们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事必须做。”赵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与村“两委”成员深入交流沟通,及时召开能力提升专项学习培训会,传达学习领会党中央、省市委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全力抓好全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努力提高政治觉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全村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齐心协力奔小康。

  “赵书记来了以后,对学习抓得紧,学习次数多了,结合村里实际,也有了更多讨论,很多事情在大伙儿的讨论中就有了答案。”“经过一次次学习和交流,大家的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有事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决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上山庄村越来越好。”当记者问起赵瑜给村“两委”班子带来什么变化时,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们纷纷说道。

  “只有让基层组织活起来,让广大党员动起来,才能发挥基层组织的强大力量,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为富民强村出谋划策。”赵瑜说。

 

  促致富,他是推动发展的领路人

  “有才,你儿子的工作我正在帮你打听,你别着急啊!”“谢谢书记操心,对我们家里的小事这么费心。”在村民陈有才家中,赵瑜与其聊着家中近况。“我媳妇的工作就是赵书记帮忙联系的,现在在西宁一户人家做保姆,每个月有4000元工资,两个儿子毕业后也出去打工了,我因为腿部有旧伤,靠着5400元扶持资金买了辆农用车跑运输,现在全家人的收入加起来近15000元,比原来多了一倍多。”陈有才对记者说。

  “基层工作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大事,都是一些事关百姓房前屋后、柴米油盐的小事。”驻村以来,赵瑜坚持实干担当、扑下身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始终将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多亏了赵书记,要不我家种的3000斤蒜苗就全都烂了,一家人的辛苦都白费了。”说起赵瑜帮助联系买家,将自家滞销的3000斤蒜苗售出的事时,村民温兴国热泪盈眶。“如果不是赵书记帮忙,我们只能去集市上按斤出售蒜苗,不知何时才能售完,到时蒜苗肯定都烂在手里了,损失至少5000元,这对我们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温兴国告诉记者,赵瑜得知自己的困难后,第一时间联系社会力量,很快就找到了买家,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有同样经历的,在上山庄村不在少数。黄花桂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早年间她的丈夫因病离世,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在精准扶贫项目的支持下,她用5400元扶持资金购买了鸡仔在家养鸡。“我养的鸡断了销路,不知所措下我找到赵书记,赵书记得知后,立即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买鸡,短时间内,不只我养的鸡,还有我妈妈、姨娘、舅舅……一大家子养的鸡都卖出去了,赵书记给我们家帮了大忙。”黄花桂说起这些,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干实事,他是群众认可的贴心人

  上山庄村老年活动中心棋牌室里,老人们围在一起下象棋、玩跳棋,孩子们在儿童乐园里看书、玩耍,看着村民们脸上幸福满足的笑容,赵瑜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们共有101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子女长年在外,老人们生活单调枯燥,每天只有吃饭、晒太阳、睡觉三件事,更重要的是精神孤独。”赵瑜告诉记者,村里有个晒台,他刚来村里的时候,经常看到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晒台上,时而聊天,时而望着远处发呆。“我想让村里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了让上山庄村的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赵瑜决定建设上山庄老年活动中心。

  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资金从哪来?筹建前的第一道难题摆在赵瑜面前。联系投资企业、宣讲国家政策、分析投资所获……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2018年6月,在赵瑜的多方努力下,一家爱心企业决定捐资240万元修建老年活动中心,并派出5名项目经理驻扎村里,负责项目的质量及进度。竣工后的老年活动中心有日间照料室、麻将室、读书室、休闲室、理疗室等。此外,政府机构不定期地请专业的养老机构人员前来免费给老人理发、按摩等。“村里多了一个老人活动场所,我们没事就来下下棋,聊聊天,日子过得很充实,都没有机会胡思乱想了。”村民张思德笑着说。

  “看到村里发生的欣喜变化,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我深感使命光荣、无比自豪,也在我这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六年驻村,终身受益,我要把这些宝贵的工作经验、工作作风及脱贫攻坚精神融入今后的岗位实践中,保持干劲,继续开拓进取。”赵瑜说。

作者 刘瑜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